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4章

再加上,扶苏的年纪也绝对算不上一句年幼——他是长子,而等到始皇帝去世那一年,胡亥作为他第十八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了。

在这种情况之下,如果始皇帝真的把韩信收入阵营,他就算把韩信留给扶苏用都是很合理的操作。甚至只会庆幸他的年轻,可以为大秦再多发光发热贡献价值几年。

刘盈呢?】

刘季回想着前面后世人对他的评价,脸上的表情带着点冷淡的意味。

光是那几句描述,他不觉得原本未来发展下去,他那儿子会是什么刚毅果决的性子。

天幕的声音此刻显得有些柔和,尾音都带出些悠长的韵味。

【从谥号是惠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性格了。

再加上他虽然是刘邦的次子,可是直到登基那一年都只有十六岁。哪怕古人的平均年龄不算高,十六岁继位也称得上一句少主当国。

所以总结一下刘邦面临的这些处境,我们也就差不多可以明白,韩信为什么在两人君臣情谊其实还比较稳定的时候也一定要去死了。】

在未尽之言中,终于得到答案的将军闭上了眼。

萧相的手臂还用力地揽在他的肩头,更为成熟的长者好似叹了口气,没再开口,只沉默地通过支撑给予着他些许力量。

天幕语气温和地,给出了最后的论断。

【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功高盖主的问题,刘邦对于自己可以压得住韩信还是有着微妙的自信的。

是主少国疑,偏偏那个少主又来不及和韩信培养感情的问题。】

【其实从韩信的死期和刘邦最后过世相差不过一年这一点,就算有英布箭伤这一偶然因素的影响,我们也不难品出刘邦那微妙的心思:

他是天生的政治家,早就理当可以分析出韩信必然会沦落到的下场。

当他的年纪其实已经到了耳顺之年,在当时称得上高寿,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突然去世之际,他却依旧迟迟没办法做出最后的决断。

反倒是逼迫着一定要保住刘盈位置的吕雉,在他不在场的时候,策划了韩信的死局。

这其实是完全反常理的。

我们如果发现了这一点,那也就只能承认:

到了最后那一步,刘邦的心理到底还是有拉扯的。

他可能最期望的,是临死之前把韩信带走吧。让这个他在军事才能方面都无法匹敌,手底下最年轻的天骄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